中国的城市走低碳发展之路,可以有助于实现国家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目标,同时更加宜居,效率更高,更有竞争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工业和发电是中国城市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据估计这两项各占城市碳排放量的40%,其余的20%则来自交通、建筑和废弃物。报告建议说,要实现低碳增长,城市需要在多条战线同时行动。由于碳排放与城市的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影响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措施是最重要的。空间发展还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城市一旦发展和确定了自身的形态,要想重新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建筑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改造的成本高昂。此外,城市需要建设节能效率高的建筑物和工业,需要发展可以替代私家车的交通系统,需要建立对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高效管理。而且,城市需要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纳入规划、投资决策和应急预案中。报告还强调,需要针对具体部门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特别是针对能源、交通以及水资源、废弃物管理等市政服务采取具体措施。报告根据中国各城市和世行项目的经验,针对这些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更多显示
Document also available in :
英语
详细
-
2012/01/01
-
政策建议报告
-
67226
-
1
-
1
-
2012/05/08
-
Disclosed
-
Sustainable low-carbon city development in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