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私营基础设施项目都面临复杂的环境,其中包括使私营公司面临大量风险的管理,不愿看到公司破产的政府和管理者、以及公司强大的杠杆作用。如果一切顺利,股东就可以获得利润,债权人的债务就可以得到偿还,消费者就不必支付超过其预期的费用,政府也不会被要求出面拯救公司。但如果一切都不如意,公司就有破产的可能。由于管理者不愿看到公司破产,因此就不得不允许计划外价格增长,否则政府就不得不把纳税人的资金投入到企业。换言之,这两种做法的结合意味着消费者和纳税人承担的风险高于管理私营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定所可能产生的风险。 Ehrhardt和Irwin通过五个案例考察了这些问题的结局。之后,他们描述了政府和管理者可以怎样量化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并用可选价格技术评估有关消费者和纳税人担保。最后,作者分析了减轻问题严重性的三种选择,即增加破产威胁的可信性、限制私营商的杠杆作用、以及减少私营商面临的风险。 作者的结论是,正确的政策取决于税收体制、执行破产判决的可行性、以及纳税人向私人部门转移风险的收益。
更多显示
详细
-
2004/04/01
-
政策研究报告
-
WPS3274
-
1
-
1
-
2010/07/01
-
Avoiding customer and taxpayer bailouts in privat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 Policy toward leverage, risk allocation, and bankruptcy
-
minimum equity requirements minimum equ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