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转轨经济在转轨初期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储蓄率的急剧下降,从最初占GDP的30%以上下降了一半左右,随后略微有所上升。其储蓄下降是由于存货储蓄得以消除(这些存货现在可以用于出售),还是由于经济环境和长期预期的变化,导致均衡储蓄率发生变化? 作者通过比较市场经济国家和东欧国家在转轨之前的预期储蓄率,对自愿性储蓄规模进行了评估。总体而言,前苏联和波罗的海国家在转轨之前其预期储蓄率低于实际储蓄率,表明这些国家在转轨之前存在过度储蓄现象。 通过比较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储蓄行为,他们发现除了储蓄和GDP增长负相关之外,在其他方面非常相似。增长最快的转轨国家位于调整J曲线的最底端,该发现与消费逐步调整理论一致。 最后,他们考察了转轨国家在经济自由度方面的差异是否影响储蓄率。他们发现上一年的经济自由度与当年的储蓄率负相关。由于自由度一般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这种行为也和产出J曲线逐步调整理论相一致。
更多显示
详细
-
2000/08/31
-
政策研究报告
-
WPS2419
-
1
-
1
-
2010/07/01
-
Disclosed
-
The savings collapse during the transition in Eastern Europe
-
saving rate